太 平 景 點



大樟樹

酒桶山海拔700~1000公尺,視野遼闊,景緻優美,

居高可遠眺中部五縣市之奇峰山巒及大台中盆地之市景、

雲海奇觀、夕陽彩霞、燈海夜景、景色千變萬化,

是您絕佳的賞景地區。沿途自然生態極為豐富,

有豐富的動、植物資源,適合生態教育解說

、登山、健行、攀岩、賞景、遊憩、自行車旅遊,

一日遊或二日遊之農業生活體驗及悠閒渡假旅遊活動場所。

 

 

巧奪天工的灌溉渠道,才是一遊蝙蝠洞的精華喔!

神秘的蝙蝠洞是頭汴坑溪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風景區,至今仍是太平重要的觀光景點。民國50-60 年代,在交通仍然不便的情況下,蝙蝠洞就甚為風光,幾乎是頭汴坑的代名詞,也是當時本省中部地區年輕學子最嚮往的旅遊地點。

       蝙蝠洞其實是太平林家為了灌溉田地開鑿而成的人工渠道。早期太平林家要到頭汴坑開發時,最極需解決的就是灌溉問題,尤其中埔四號橋邊的土地公崁段有大片產業,需水尤甚,於是太平林家雇工,從蝙蝠洞處開鑿入水口,共貫連3 座山,將東汴溪的水導引至山下以灌溉農田,還設置出沙口,以免淤沙。當時可沒有怪手、卡車、電鑽…完全是用人工一寸寸開洞鑿壁,連穿三座山完成的艱鉅工程,簡直令人嘆為觀止!將東汴溪的水導引至土地公崁,管理原本是由太平林家掌管。

        原本東汴溪流至蝙蝠洞便轉向護國清涼寺後方( 當時尚未有此寺),八七水災時,大水將蝙蝠洞下方的一個小岩丘沖垮,從此截彎取直一路切割而去,連寺前都成為新河道。之後,東汴溪更加速切割,使河床嚴重下降,離入水口愈來愈遠卻汲不到水,完全喪失灌溉功能。

        而這時的太平林家因光復後「三七五減租」、「耕者有其田」等政策讓大地主時代落幕,土地放領後,林家家道中落因而無力去修復,這條費勁辛苦開挖出的渠道乏人管理,也就逐漸沒落了。

        頭汴坑的蝙蝠洞,每個洞長約30 公尺,高2 公尺,寬不及1 公尺,洞內有清泉穿流,壁洞黝黑,亮光不入。因此蝙蝠找到了一個舒適的窩(陰暗潮濕)便大舉進駐,從而成了人們口中的蝙蝠洞,早期相傳,其洞內有上萬隻飛舞的蝙蝠,後來洞內崩塌(已修護完成),蝙蝠已遷居,現已看不見蝙蝠的蹤跡了,若想一窺究竟,最好穿雨鞋,帶手電筒,因洞內狹窄陰暗,而且洞內只能勉強容納兩人相會,需側身而行,許多鬼魂傳奇也由此而生,平添許多神秘與冒險氣氛,吸引大家相約去探險,體驗古早人琢洞的艱辛;換句話說,蝙蝠洞是灌溉渠道,而不是天然供蝙蝠棲息的洞,更不是後來所謠傳的,此洞是日本人為藏寶,所特地挖出來的密道。

        此外,前往蝙蝠洞的途中,需經許多吊橋( 龍寶橋當時也是吊橋),沿途風景秀麗、依山傍水,為郊遊的好去處。蝙蝠洞風景相當優美,大家可以在一旁的休息區欣賞壯闊山水,但要記得千萬要把垃圾帶回家,讓好山好水繼續展現動人絕美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車籠埔大樟樹位於太平區興隆里第十軍團靶場內,大樟樹所處的環境寬闊,樹型壯碩魁武、蒼勁挺拔,樹冠成傘、枝繁葉茂。

        光隆靶場大樟樹樹齡約有300年以上,是目前太平市內五棵老樹中,年紀最長、體積也最龐大的一棵老樹,枝葉伸長而出的遮蔭面積,廣達七十平方公尺,粗壯的樹幹須4-5人合抱。但根據傳說,光隆靶場大樟樹原本與鄰近太平七星山的另外六株老樟樹合稱「七星」,而且光隆靶場大樟樹在當時還只是排名在第四大,後來太平山區頭汴坑成為樟腦製造指定地,樟腦寮遍布在整個山區,讓原生樟樹群遭受莫大浩劫,七星山的六株老樟樹也全被破壞,只剩下興隆里的光隆靶場大樟樹得以倖存,七星神木相互輝印的榮景就此成了絕響。

   

        光隆靶場大樟樹的另一個傳說,是早年軍方在規劃靶場時,本來欲將光隆靶場大樟樹基幹旁的福德正神廟剷除,但屢次推土機開到光隆靶場大樟樹下時,推土機不知為何原因就發生故障,讓工程無法進行,而且軍方營區內頻頻發生事故,歷經多次常理無法解釋的老樹顯靈事件,終於讓軍方的態度軟化,讓光隆靶場大樟樹旁的福德正神廟才保留下來。

        老樟樹最美的地方便是樹幹,老態龍鍾的姿態韻味十足,充滿了力量,非常值得細細品味與欣賞,每到假日,可以見到許多遊客攜家帶眷,前來這裡郊遊、踏青,喜歡欣賞神木老樹的人,歡迎前來太平一遊。

        (大樟樹位於台中縣太平市興隆里光興路新坪農巷,第十軍團部隊靶場內由車籠埔中油加油站往北走,經光興路,看到富山鋼鐵公司後向右轉直走就可到達)

b

    太平古農莊文物館於99年10月17日正式開館啟用,建築景觀融入農村三合院聚落風格,館內展示依農宅空間用途,收藏臺灣早年農業時期歷史文物3830件。如正身部分為祖先神明廳展示區、兩邊廳舍則分別為臥室、新娘嫁妝嬰兒用品房與廚灶展示區,左右護龍則以衣帽服飾、杯盤器皿、電器、農業用具為主題的各式展品。

    三合院護龍展示區入口處還各規劃了藥鋪店與柑仔店販售部,和頂坪公園、車籠埔老庄等景點連成一氣,將成為了解臺灣早期胼手胝足、篳路藍縷的刻苦精神、休閒懷古的最佳去處。

    文物館的成立,要歸功於古農莊創辦人張友吉。為了不甘自己故鄉太平被人稱為文化沙漠,張友吉立志窮畢生之力,花了50多年時間,一點一滴典藏臺灣早期農村文物,紀錄先民歷史痕跡,甚至曾有拿家裡買菜錢去換了兩塊阿婆洗衣板回來的趣聞發生。多年珍藏古文物,最後在97年4月間張友吉與太平區長余文欽簽下「代代相傳」契約書,無私捐贈所有收藏展示給世人觀賞而告一段落。

    「曾經擁有,不必永遠佔有」、「老東西越多人欣賞,才能更顯現出其內在的光華與生命。」「讓這些文物有個理想的歸宿,為故鄉文化藝文盡心力。」外表瘦弱卻是滿有滿腹文華、臺灣俚語朗朗上口的張友吉先生開心說,接下來就是要當太平文物館的終身解說志工,讓民眾參觀後,將能看到臺灣的過去,讓大家可了解在地生活、文物的狀況。 

【營業資訊】

開放時間:

星期二至星期日 09:00~12:00;13:00-17:00

(星期一及國訂假日固定休館),歡迎前來參觀。

電話:04-2277-6400

地址:台中市太平區興隆里光興路1266巷160號

費用:免費參觀